为切实做好春节期间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工作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身体健康,过一个、祥和的春节,现就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告知如下: 一、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私营企业 1.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干部要带头在本地过节,倡导职工本地过节,留在当地、坚守岗位,减少人员流动和旅途风险。如有特殊原因确需离开本地的,向指挥部报备,严格履行“双报告”制度(向单位、社区报告),并严格执行核酸检测、隔离观察等各项防疫管控措施;要积极倡导就地过节、网络拜年,度过特殊的春节。 2.严禁机关、事业单位、企业组织和参与团拜会、年会和大型慰问、联欢等活动。 3.所有企业要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。按照“谁用工、谁管理、谁负责”的原则和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、人物同防”的工作要求,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。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尽量减少不的人员聚集,严格开展的体温检测、查验健康码、大数据行程码等工作。 4.所有企业要做好外地返岗人员和外来商务人员信息采集管理工作。凡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,抵返我区后要主动向目的地相关部门或社区报告,及时配合进行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等工作。一旦出现发热、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状,要及时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。 5.企业要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工作。企业员工非不要前往有疫情风险的地区,如外出出差,要认真做好自我和同行人员健康状况评估,及时了解旅途及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。乘坐铁路、航空、公路客运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口罩,注意保持手部卫生,严格遵守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管理要求。 二、看病就医 6.鼓励非急诊患者进行预约挂号,分时段就诊,错峰就诊。发热患者应直接到市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,就诊途中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避免与他人接触。患者就医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,并提供7日内有效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。 7.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应配合医务人员进行体温检测、查验健康码、大数据行程码(老年人等不适用智能手机的患者应填写流行病学调查)等防控措施。候诊期间应佩戴口罩,保持一米距离,避免人群聚集。 8.疫情期间住院病区禁止探视,可通过电话、视频等非直接接触方式问候。住院病区实行“一患一陪护”制度,均需提供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。住院期间患者及陪护应服从医院管理,不得随意离开病区。 三、健康管理 9.请广大居民密切关注国内中、高风险地区调整情况。近期境外来(返)郊人员,在入境地集中隔离14天后,要求在集中隔离点集中隔离7天,做2次核酸+1次抗体检测,转社区居家隔离7天(一人一户)做1次核酸;中、高风险区来(返)郊人员集中隔离14天,要再居家健康管理14天(一人一室),集中隔离做2次核酸+1次抗体检测,居家健康管理做1次核酸。 10.春节期间外地返郊人员,应提前规划并简化行程,关注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变化,途中避免在中高风险地区转乘交通工具,并做好个人防护。途中不要逗留、游玩,避免增加感染风险;在抵返我区后14天内,若得知出发地、途中逗留地有肺炎疫情发生,或所乘交通工具与确诊病例、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行动轨迹有交集时,及时向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备相关情况,并接受管控要求。对不及时和不如实申报的人员,一经发现,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。 11.尽量减少跨域长途旅行,如果要跨地域出行,务必提前了解途经地和目的地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,中高风险地区暂缓出行。乘坐飞机、火车、大巴要遵守秩序、有序排队,保持距离,全程佩戴口罩;途中做好手消毒等个人防护,尽量减少接触公共物品,尽量减少进食次数和时间;妥善保存行程票据以备查询,同时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监测。建议老年人、有基础者假期避免外出。 12.春节期间疫情防控风险加大,为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,请居民减少走亲访友、不聚餐、不聚会、不扎堆,严格规范的佩戴口罩,要做到勤洗手、常通风、保持社交距离。 13.配合做好村屯(社区)疫情防控。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“责任人”,应自觉遵守村屯(社区)疫情防控规定,发现村屯(社区)有非本地外来人员、村屯(社区)内有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等可能带来疫情传播隐患的情况时,应立即向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,配合村屯(社区)网格员做好外返人员和即将返回人员登记、健康监测和管理。 14.公众做好自我健康监测。一旦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症状,应立即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,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。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,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 15.乘坐梯时要佩戴口罩,注意与其他乘客保持距离,尽可能不用手直接接触电梯轿厢内按钮、扶手,不要倚靠轿壁,不要在轿厢内滞留,乘梯后应及时洗手、消毒。等候、乘坐电梯时不要靠近电梯厅、轿门,与电梯厅、轿门保持尽可能远的距离,可站在电梯厅、轿门的两侧;若非不得已,尽量不要多人同时乘坐电梯,不要直接面对面接触从电梯轿厢中走出的其他乘客。 四、市场管理 16.健康饮食,远离“”。要树立科学消费、健康消费观念,充分认识食用的风险,摒弃食用的陋习,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,不采购、不馈赠、不接收、不宰杀、不加工、不食用,远离“”,营造保护,树立健康饮食文明新风尚,共享美好家园的和谐氛围。 17.外出购物,提前列好购物清单,减少购买和往返次数。在农贸市场、商场、超市、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,要自觉佩戴口罩,自觉配合商场、超市、餐饮服务单位等工作人员接受体温检测、扫健康码、行程码。 18.理性消费,切勿囤积。春节期间,事关居民生活的肉菜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,价格稳定,请广大群众放心、理性购买。适当存储日常生活用品是的,但不要盲目、大量囤积物品。广大消费者切勿跟风,尤其是口罩、消毒用品等重要物资,大量购买既造成浪费,也对市场造成冲击。 19.选择外卖,多家比对。订餐前要了解有关信息,不向无证无照、证照等信息不全的供餐者订餐,尽量选择食品量化等级较高、距离较近、短时间内可送达的餐饮企业订餐。同时,注意收餐,收餐后要对餐盒外表进行消毒。 20.广大居民要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活禽市场,不要购买活禽,鼓励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,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、未经消毒的奶、未削皮的水果、生的蔬菜,不喝生水。 21.冷链食品,选购。广大居民要学习掌握冷链食品选购、加工和食用流程的防疫知识,购买进口冷链食品要到正规的、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超市、市场等处选购,购买时要关注进口冷链食品的产地、来源、检疫检验证明、核酸检测报告、消毒证明等信息,不要购买无上述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。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后,双手应避免触碰口、鼻、眼等部位,并及时清洗消毒。同时,在加工进口冷链食品前,要认真清洗,清洗过程中建议佩戴手套、口罩等防护物品,食物要烧熟煮透才能食用。 22.积极监督,依法维权。因为疫情变化,消费者预定的车票、餐饮、旅游等商品和服务不得不取消和延迟,产生纠纷,消费者要依法维权,即便暂时不能解决,也要保留好相关证据,便于今后主张权益。当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,请拨打“12315”举报电话进行举报投诉。 五、餐饮管理 23.避免密集,减少聚餐。进入餐饮单位就餐,要戴口罩、扫健康码、大数据行程码、测温,每桌要有一名人员登记就餐人员信息,尽可能不参加大型集体聚餐活动,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要控制在10人以内,不要到人员密集、通风不良的餐饮场所就餐。在公共餐饮场所就餐前,要洗手、消毒,同排的隔位相坐,对面的错位相坐,避免面对面就餐;倡导分餐进食,自觉使用公筷、公勺;避免进食未熟透的动物产品,慎重选用生冷海产品等高风险食品,提倡“光盘行动”,餐饮浪费。 24.进入餐饮场所人员扫健康码、大数据行程码、戴口罩,对其进行测温,控制好进场人数,避免人员聚集过密。 25.举办红白喜事的一律从简,大席餐桌使用数量不超过50%,实行隔桌隔座,防止大规模、高密度聚集。同时须向所在村(居)委会报备,每场结束后,要对场内餐具、环境进行消毒通风。每桌登记至少一名客人的姓名、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。 26.明确疫情防控责任人,餐饮场所需要经常通风及消毒,通风时间不低于1小时。加强营业场所公共设施和高频率接触部位常态化消毒和清洁,做好口罩、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。 27.加强人员管理,餐饮从业人员须每日进行晨检,并做好登记。加强个人防护和洗手消毒,全程规范佩戴口罩。 六、民政服务 28.全区养老和社会福利机构实行封闭管理,暂停外来人员入院探视;进入院内物资采取无接触方式配送,物品实行严格消毒管理,不允许采购未经检疫的冷冻食品。 29.群众进入殡葬服务场所、福利彩票销售场所,严格执行扫健康码、大数据行程码、测温、戴口罩、保持“一米线”距离等基本防疫规定,减少人员聚集。 30.群众进入婚姻登记、社会组织登记等民政服务窗口,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,设置“一米线”和隔离带。 七、旅游出行 31.广大居民春节期间要合理安排行程,减少不的出行,不要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。旅游期间要严格遵守旅游场所相关疫情防控要求,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开展的体温检测、查验健康码、大数据行程码等工作,注意个人卫生防护,养成“一米线”、勤洗手、戴口罩、用公筷等卫生习惯。 32.广大游客要遵守景区“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承载量的75%”的要求,按照“能约尽约”的原则,实现预约、错峰入园游览,确保不发生聚集性疫情。 八、学生管理 33.不到校。寒假期间全区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,除值班人员外,任何外来人员不得进入校园。 34.戴口罩。广大家长请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和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,如果前往,请按正确方式戴上口罩。口罩的选择可用普通的外科口罩。 35.强身体。请指导孩子每天保证1小时锻炼时间,有条件要适当增加户外运动。规律作息,合理膳食,保证生熟食分开处理,尽量减少食用生食。 36.少外出。寒假期间非不要离开本区,坚决不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。外出的家长,做好个人防护,并及时向班主任报告。同时尽量减少与从外地归来的亲人接触频率。开学前14天返回本地,并配合学校做好人员信息排查工作。 37.及时就医。如果您和孩子一旦出现发热(37.3℃以上)、咳嗽咳痰、深呼吸时感到疼痛、或流感好转后突然病情恶化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应立即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,不要自行服药,以免延误病情,如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,马上与班主任和学校联系,进行上报。 九、商超购物 38.进入商超佩戴口罩,自觉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扫健康码、大数据行程码和体温检测等防控措施。 39.尽量避开人多拥挤时段,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,优先使用扶梯,低楼层购物推荐步行的方式。 40.结账时尽量使用微信或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。 41.在商超内排队、结账、过秤等情况,人与人之间至少保持一米以上的间距。 42.购物前列好购买清单,不在超市内闲逛、闲聊,缩短选购商品的时间。在选购冷冻(藏)食品时,使用一次性手套或塑料袋反套住手,避免用手直接接触。 43.回到家后立刻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,带有外包装的物品可以直接去掉包装袋,或用消毒剂喷洒表面进行消毒后再取出,购买的食物做熟后方可食用,水果、蔬菜要清洗干净,时可用专用清洗剂清洗。 十、快递、物流行业管理 44.街道社区的物流公司以及下设的分拣公司、农村超市快递代收点等,应当注意消毒消杀。 45.各快递物流企业对进入我区的境外、境内中高风险地区快递物流货品实行“先消毒、后分派”制度。各快递物流企业要切实做好快递处理场所、营业场所、运输工具、内部办公场所消毒、通风,所有快递物流货品都严格进行全面消毒。 46.各快递物流企业要建立快递物流供应链全链条、可追溯、一体化管理体系,全程登记快递物流道路货运车辆信息、驾驶员信息及货物流向。 47.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监测。每日监测和登记从业人员健康状态,督促从业人员做好健康防护。从业人员出现、咳嗽、乏力等症状时,要即刻离岗就医,禁止带病上岗,如发现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应立即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。 48.开展从业人员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,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病毒核酸检测。严格要求从业人员坚持佩戴口罩,注意手部卫生,禁止手部消毒前触摸脸、鼻子、眼睛等部位,并避免与其他人员有不的接触。 49.居民收寄邮件、快件要进行实名登记,对快递物品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,做好个人防护。谨慎从境外和境内中高风险地区网购冷冻冷藏食品。 50.鼓励采取无接触投递模式。设有智能快件箱的小区,配送人员经登记并测量体温合格,佩戴口罩、手套后投放至智能快件箱;无智能快件箱的小区,由配送人员与收件人确定接收方式。如面对面交付,收件人须佩戴口罩,保持距离,方可接收物件。 51.居民尽量减少不的境外海淘购物。 52.居民收到快件、包裹时,应先进行消毒,查收时戴好口罩、乳胶手套或一次性手套。若是不急需,在阳台等室外空旷处放置一段时间再打开。如处理完快递后,应立即用流动水、肥皂或者洗手液清洗双手至少20秒。快递的废弃纸盒、废弃物不要让儿童和宠物接触玩耍,要尽快清理干净,按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好。收取网购物品后,如发现发热、咳嗽、乏力等不适症状,要佩戴好口罩,避免乘坐公共交通,及时到市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,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有接触不洁网购物品史。 佳木斯市郊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疫情工作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END —